回首頁 網站導覽 電子報 案例解析 聯絡我們 English
標題圖:資訊中心
首頁 > 資訊中心 > @mother_class_the_name@ > @class_the_name@
資訊中心

Date: 2013-07-08
理事長的話:諾基亞 西門子....(中)

理事長的話:諾基亞 西門子 富邦 企併法  服貿協議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林毅夫  取消補貼 吳敦義  服貿 4G 企鵝藍燈書屋

服貿協議
兩岸終於簽署服務貿易協議,這是兩岸在簽署ECFA之後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議,對於台灣而言當然具有非常重大的指標意義,但因相關單位溝通不足,引發質疑,在立法院逐條審查前夕,馬英九總統這幾天才率相關首長下鄉開講溝通。
 
事實上,在全球經濟快速整合的今天,台灣要積極加入此一整合的行列,而與大陸洽簽服貿協議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。但是,由於有些人對於部分服務業市場開放提出批評,對於陸資來台有較多疑慮,或是因為有些企業可能會面對陸資的競爭,而不斷質疑。我們認為這些批評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從整體國家的利益來看,簽署服貿協議絕對是利遠大於弊,因此行政部門應該有必要與國人、各產業的業者及立法部門進行更多的深入溝通。
 
服貿協議與貨品貿易協議最大的不同是,後者討論的是商品免稅自由往來,而服貿協議討論的主要是雙方服務業貿易市場如何相互開放,讓雙方的相互投資可以增加。而在這一次簽署的服貿協議中,大陸承諾開放80項服務產業給台灣,而台灣開放給大陸64項產業,也就是說,兩岸彼此都互相給予相當程度的市場開放。
 
在大陸開放給台灣的服務產業中,有幾個項目最值得說明:第一,大陸開放「同省異地分行」項目,讓台灣的銀行業得以更容易的進入大陸的地方性銀行;第二,大陸證券業也開放持有51%股權,同時可以從事所有的證券業務,此一開放讓已經進入大陸十餘年,卻遲遲無法成立公司的台灣業者搶著要去開設證券公司;第三,台灣的電子商務公司得以在大陸投資設立公司,並取得55%的主導權。這讓台灣電子商務龍頭PC Home有機會進入大陸,在網路上銷售台灣的產品,來與大陸電子商務的龍頭淘寶網競爭;第四,台灣得以在大陸投資大型連鎖零售公司,並取得75%的股權,這對於大陸內需市場快速成長的現在,可以提供台商最佳的機會;第五,台灣的電影可以無限制的進入大陸市場;第六,台灣可以在更多的大陸省市投資獨資的醫院等。這些市場的開放,都遠遠超過大陸對外國企業的開放,因此對於許多有意進軍大陸的台商服務業而言,都是非常好的機會。
 
另一方面,台灣也相對開放一些服務產業給大陸來投資,這些開放當然會造成對國內現有企業的競爭。不過,我們認為台灣服務業的成熟度與競爭力要遠高於大陸的服務業,因此對於大陸企業的競爭應該不必過於憂慮。尤其是,這次開放大陸服務業來台投資,是只開放大陸的資金及投資者(或高階經理人員),完全沒有開放大陸的勞工進來,因此台灣的勞工實在不必擔心工作會被大陸勞工搶走的問題。比方說,有些人認為開放美容美髮業,會造成國內美容美髮業的過度競爭,然而由於大陸勞工不能進來,所以即使有大陸人來台投資從事美容美髮業,也必須僱用本地勞工,提供台灣更多的就業機會。另外,其實美容美髮業是一個人性與地域性非常強的行業,誰會想去大陸人開的理髮廳理髮呢?對於國內追求時尚的女性而言,請問她們想要的是巴黎時尚,還是北京時尚呢?
 
最後,我們要特別指出的是,其實台灣不是只要與大陸洽簽自貿協議,台灣正在努力與新加坡和紐西蘭洽簽FTA,未來台灣還想要加入「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議」(TPP)及「區域性綜合經濟夥伴協議」(RCEP)。未來在與這些國家洽簽FTA時,我們被要求開放的程度一定會遠遠超過目前對大陸開放的程度,這是一定無法避免的。因此,在面對國際經濟快速整合的今天,不論是政府、企業與個人都應該做好準備,加強自己的競爭力,以因應未來的挑戰。
 
我們的看法:
 
第一、兩岸服貿協議引起那麼大的爭議,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政府沒有做好事先的溝通。
 
第二、民眾也有責任,大家吵著核四議題,完全沒有將注意力放在一個對台灣有重大影響的重大協議上面。
 
第三、服貿協議對台灣最大的意義是可以進入中國市場,並且享有相對特權,台灣市場太小,對大陸業者來說不具吸引力。
 
第四、大家一直強調中國勞工來台會造成失業問題,根本是搞錯了方向,也證明政府事先的教育不夠。
 
第五、服貿協議最大的受益者是金融業和電子商務,屬於大型財團,而這次台灣開放的卻大部分是生活服務業,屬於傳統弱勢團體,很多是中小企業,政治不正確,難怪造成社會很大的反彈。
 
第六、台灣若不能順利簽訂服貿協議,將來更遑論和他國簽署FTATPPRCEP,由此可見,台灣的民粹已經癱瘓了政府運作,導致對立的社會,將來開放步伐一定比不上韓國與亞州其它國家,企業失去轉型升級的機會,將逐漸走上「邊緣化、弱勢化」的道路。
 
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
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,會中通過「中國(上海)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」,李克強指出,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,建設中國(上海)自由貿易試驗區,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,更加積極主動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。
 
國務院提振大陸經濟從對外開放及縮減支出兩方面著手, 新華社報導,國務院會議原則通過《中國(上海)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》,並強調要進一步深化改革,加快政府職能轉變,堅持先行先試,既要積極探索政府經貿和投資管理模式創新,擴大服務業開放。
 
另一方面,又要防範各類風險,推動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、監管高效便捷、法制環境規範的自由貿易試驗區。
會議指出,自由貿易試驗區將成為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「試驗田」,形成可複製、可推廣的經驗,發揮示範帶動、服務全國的積極作用,促進各地區共同發展。
 
這有利於培育大陸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,構建與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台,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,打造中國經濟「升級版」。此外,國務院也部署審計後整改工作,研究盤活財政存量資金,會中還要求進一步壓縮一般性支出和「三公」經費,政府帶頭過「緊日子」。
 
我們的看法:
 
第一、上海三年前就宣布2020年時要成為世界金融新和航運中心,以現在進程來看,還有很長的一段路,金融方面沒有什麼新作為,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只有24名,航運中心更看不到牛肉,現在開放成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有一定程度意義。
 
第二、但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內容到底是什麼? 還是讓人搞不清楚。台灣經建會年初宣布成立「自由經濟示範區」,雖格局還不夠雄偉,但至少有一些內容。
 
第三、上海宣布要建構與世界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台,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,所以最終目的還是要加強吸引外資。但這種招商引資已是傳統老招數了,未來上海應該以產業基金來帶動外資。
 
第四、上海有無數的台商,應該強調和台商特區的對接。台灣目前和大陸對接的重點都集中在海西經濟區和昆山,是不是代表台灣和上海合作已構不上資格了?
 
第五、兩岸應該利用服務貿易協議的契機,推動台灣和上海彼此間的現代服務業合作,將優質台灣中小服務業引進上海。
 
林毅夫 / 取消補貼
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榮譽院長、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4日表示,大陸經濟飛速發展的代價,就是收入分配不均、貧富差距擴大。   要解決這些弊端,林毅夫強調,應該先從取消已具有市場競爭力產業的保護補貼政策著手,如汽車、國防安全或是重工業等,才能讓資源分配回歸平等。
    
林毅夫參加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2013年台胞青年夏令營,並針對大陸經濟情勢發表演講。   林毅夫分析,大陸過去改革開放時,並未像其他開發中國家,一下子將市場全然開放,而是針對實際情況進行調整。針對國家大型重要產業,持續實施保護補貼政策;另一方面,則開放私營企業或外資企業進入大陸市場,增加市場多元性。這樣迥異於其他開發中國家的「雙軌制」,帶動了大陸30年的飛速經濟成長。
    
不過成長也必須付出代價。由於保護補貼政策,部分產業的資源過度集中,愈是大型的國有企業愈容易取得銀行貸款,造成資金大量集中大型產業,中小型企業反而難以從銀行融資。如此「由窮人補貼富人發展」的政策,不但造成貧富差距不斷擴大,貪污腐敗情況也層出不窮。
    
林毅夫對此開出的藥方,就是取消已具市場競爭力產業的保護補貼政策,回歸到市場機制。以汽車業來說,大陸年產2,200萬輛,且出口汽車數量也逐年增長,代表已具備國際競爭力。林毅夫說:「過去補貼這樣產業是雪中送炭,現在已變成錦上添花」,建議應該取消。
    
其他還有軍工航天相關的國防安全產業,以及重工業等,這些已在國際上擁有立足之地的產業,應該率先由補貼名單剔除,如此才能讓資源合理分配。   面對大陸今年上半年經濟表現不如預期,林毅夫依舊樂觀表示,開發中國家因為擁有「後發優勢」,若以鄰近亞洲國家的發展軌跡來看,大陸經濟成長(GDP)在未來20年仍可保持8%以上的水準。
    
他並以日本為例,從1951年到1971年的20年間,日本人均收入占美國人均收入的比重,由21%增長到65%。由此來看,到2028年,大陸人均收入占美國收入的占比也可望來到50%。以大陸人口是美國的4倍計算,屆時大陸經濟規模將是美國的2倍多,將成世界最大的經濟體。
 
我們的看法:
 
第一、大陸經濟過去實施保護補貼政策,雖然有其歷史必要性,但現在正是逐漸取消補貼、恢復市場機制的正確時刻。
 
第二、大陸不只對傳統產業如汽車補貼,對新興產業如太陽能和LED的補貼更為嚴重,打亂全球產業秩序,最後不僅遭到美國和歐洲的制裁,也害人害己,造成產能過剩。
 
第三、另外一個問題是資金大量集中大型產業,中小型企業嗷嗷待哺,很難正常發展,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。
 
第四、林毅夫是台灣人,又擔任過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,精通發展中國家經濟學和產業結構調整,他的分析觀點不僅值得參考,對於大陸決策當局也有一定程度影響力。
 
第五、台灣應該允許林毅夫回台,或至少邀請其來台演講,林毅夫可以給台灣把把脈,看看台灣如何能夠走出現在的泥沼和困境。
 
吳敦義 / 服貿
「服務貿易協議」是什麼?全民霧煞煞,副總統吳敦義昨天南下高雄出席論壇向企業界說明,對業者質疑,他重申,政府沒有開放大陸勞工來台,也不會有按摩業來台搶生意,服貿是「幫助台灣做生意,提升台灣競爭力」。
    
與會企業則普遍反映,找不到諮詢窗口,對服貿不清楚,卻不知道要去那裡問?出席的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說,經濟部、工業局、國貿局均可問;有業者說,只能拿些資料回家慢慢研究。
    
日前立委放話逐條審查、表決服貿協議。陸委會近日備妥說帖,逐一拜會內政、經濟委員會立委展開遊說。根據說帖,為防範因市場開放導致事先無法預期的產業風險,協議文本已預留保障受損產業緊急磋商機制。
    
根據服貿協議第八條,若對一方服務部門造成實質負面影響,受影響一方可要求與另一方磋商,積極尋求解決方案。此外,協議第三條第二款規定,如某一方補貼措施顯著影響該方在協議中所作特定承諾,也可請求磋商,解決該問題。
    
府院黨全面啟動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溝通與說明,吳敦義昨天下午到高雄市出席由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主辦「ECFA服務貿易協議商機」論壇。
    
吳敦義表示,服貿協議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兩岸簽訂ECFA延伸,ECFA是對經濟、投資保障、共同打擊犯罪、司法互助等合作,服貿協議很重要,非貨品貿易,兩個國家或兩個經濟實體,雙方要去談貿易,不能說「我去你家,卻不讓你來我家」,西元二千年時亞洲各國沒有簽任何自由經濟貿易協議,十多年來已簽了一百個。
    
他強調,大家都在結拜、換帖,不能只有我們不與人結拜,簽ECFA打開最大市場中國大陸及香港,有如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,最大籃子是中國大陸,不顧好這個籃子裡雞蛋,弄破就沒雞蛋可以吃。
    
他並說,政府是本於爭取最大利益,減少最大衝擊,就像一朵玫瑰花,樂觀的人看到鮮艷的玫瑰花,悲觀的人看到玫瑰的刺,而政府必須看到玫瑰艷麗及刺的危險,掌握機會讓效益極大化,損傷最低。
 
我們的看法:
 
第一、兩岸服貿協議引起了很大的爭議,主要原因是政府沒有做好事前準備工作,只好現在補破網,包括馬總統都要下鄉和群眾溝通。
 
第二、在所有政府官員對外的說明中,以吳敦義副總統的表述最清楚,把複雜的事情用簡單的言語表達,讓人容易理解。
 
第三、我們同意吳副總統,政府沒有開放大陸勞工來台,也不會有按摩業來台搶生意,服貿是「幫助台灣做生意,提升台灣競爭力」,這是簡單、正面而且正確的表述,服貿只會讓台灣變得更好。
 
第四、吳副總統厲害的地方,在於他清楚的點出服貿協議是一體的兩面,「就像一朵玫瑰花,樂觀的人看到鮮豔的玫瑰花,悲觀的人看到玫瑰的刺,而政府必須看到玫瑰艷麗即刺的危險,掌握機會讓效益極大化,損害最低」,沒有什麼比這個解釋更清楚。
 
第五、很可惜的,副總統好像只能做一個沒聲音的人,躲在總統和閣揆背後,他自己又身陷苗栗大埔拆遷爭議,現在盡是這方面的新聞,以致他精闢的服貿協議分析社會完全聽不到。

back top